“提案办理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结合此次调研情况,我会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停车占位’等问题,以提案等形式建言献策,推动相关问题有效解决。”6月19日,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督办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34号重点提案《关于加快充电桩建设 为群众绿色出行“加油”的提案》,作为提案人,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财会学院院长吴晓莉积极参加相关调研。
履职3年来,吴晓莉始终以教育工作者和政协委员的双重身份,立足专业领域建言献策,关注民生“小事”履职尽责,用脚步丈量民情,以专业视角建言,在履职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深耕职教 为人才培养铺路架桥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吴晓莉始终关心关注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她看来,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技能,更要为他们打开通向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我们的学生不应该被局限在单一的发展路径上。”吴晓莉说。去年,她提交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模式创新 实现就业升学并重的提案》,建议通过灵活的培养模式,让职校生也能畅通无阻地继续深造。
吴晓莉积极联合自治区政协教育界委员,立足各自岗位,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经常性交流探讨,挖掘提案选题,深入调查研究,为推动宁夏职业教育长远发展、培养高等人才积极发声。
“不少高职院校的优质专业完全具备举办本科层次教育的条件。就像盖房子一样,我们既要打好地基,又要建出高度,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也需要夯基提质。”在与自治区政协委员马青交流时,吴晓莉对这一看法深表认同。去年,他们联名提交《关于建立职教本科“1+N”校际联合培养体系的提案》,针对宁夏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存在的短板,提出了校际联合培养、政策激励等具体建议。这件提案得到自治区教育厅的积极办理,该厅表示将进一步支持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并持续推动“学分银行”建设,促进教育资源融合融通。
此外,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吴晓莉和马青还联名提交了《关于“深入推进社科类科研经费‘包干制’管理”的提案》,呼吁修订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一线科研人员,这一提案目前正在办理中。
情系民生 让提案带着温度落地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充电焦虑成为一个民生新“痛点”:小区安装难、高速排长队、燃油车占位等现象较为常见。
吴晓莉邀约自治区政协委员马宇桢、马青、何志聆,一起利用工作之余走访了多个小区、商圈、充电站,与新能源车主、小区物业和充电站管理人员等深入交流,广泛倾听群众的心声,最终形成了《关于加快充电桩建设 为群众绿色出行“加油”的提案》。
“提案不是简单写在纸面上,要带着真实的民意,促进解决实际问题。”吴晓莉说。提案建议不仅有宏观的规划布局,还有细致的维护管理方案,甚至连充电费用的透明度都考虑到了。
“充电桩虽小,却关乎群众的绿色出行体验。提案办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跟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吴晓莉说。这件带着“烟火气”的提案被列为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后,她并没有松劲,继续参与相关调研和座谈,跟进提案办理情况。“看到越来越多的智慧化充电桩投入使用,感受了一体化充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站式管理,也听到新能源车主们说充电更方便、更安全了,这就是最好的反馈。”吴晓莉满意地说。提案的办理成效得到群众认可,让她切身感受到政协委员履职的价值所在。
着眼未来 为教育发展议政建言
履职中,吴晓莉发挥专长优势,积极参与自治区政协组织开展的调研视察、学习培训、专题协商等活动。她善于把专业的教育问题讲得通俗易懂,又能从宏观视角提出建设性意见。
今年6月17日,在自治区政协“应对人口变化趋势,促进我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专题协商会上,吴晓莉根据前期调研情况,以“积极构建职业院校特色发展新生态”为题作发言。她结合宁夏人口结构变化和产业升级需求,提出重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逻辑、打造特色专业集群、创新体制机制等建议。
吴晓莉建议,建立“人口—教育—产业”联动数据库,动态预测未来5年至10年的职业教育需求,在人口集聚区重点布局优质职教资源。围绕宁夏“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推动职业院校与重点产业精准对接,打造特色专业群。提出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重点园区试点“职业教育园区+产业园区”融合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即生产过程”,解决企业技术工人短缺与院校实训滞后的双重难题。
“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才能为宁夏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吴晓莉说。她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同,部分建议被纳入专题协商报告,为我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了科学参考。
“政协委员不是光环,而是责任。”谈到履职感受,吴晓莉这样说。她始终保持着教育工作者的本色,用专业的眼光发现问题,用务实的态度提出建议。在她看来,好提案要像种子一样,既要扎根现实的土壤,又要孕育改变的希望。吴晓莉表示,今后将继续以专业视角和为民情怀,在政协平台上积极发声,为宁夏教育改革和民生改善贡献智慧与力量。 (记者 陈 敏 文/图)